配资公司网
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会场外的休息区,支付码印在可再生纸制作的纸板上。新华社发
2024年11月1日起,全国铁路推广全面数字化的客运电子发票服务。图为在合肥南站,工作人员(左)指导旅客开具铁路电子发票。新华社发
(本报记者温源整理)
【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·中国式现代化】
街边小摊可扫码收款、异地转账瞬间抵达、跨境消费无缝连接……近年来,我国支付行业以创新科技为引擎,深刻重塑民生消费生态,百姓生活因此发生了重大变化。移动支付已从单纯的交易行为,演进为驱动消费升级、提升社会运行效率的重要基础设施。我国移动支付处于国际领先水平,彰显了科技赋能下的时代活力,点亮数字中国的万千景象。
从“钱不离身”到“一键搞定”
秋意渐浓,黎明前的空气里满是微凉。
当多数人还沉浸在梦乡时,北京京深海鲜市场迎来了一天中最热闹、最繁忙的时段。
“保你个个顶盖满黄!”“今天酒店有预定,给我挑筐肥的。”……吆喝声、叫卖声、询价声此起彼伏。“眼下正是螃蟹最肥的季节,也是一年生意最旺的时候,中秋国庆前后忙得停不下来。”2000多斤的海鲜摞满100多平方米铺位,面对来自北京各超市、社区市场的商户,武威一边熟练地挑货、称重、装车,一边叮嘱商户们及时扫码付款。30多筐螃蟹很快售出,几万元收入瞬间转入武威爱人祁晓红的账户上。
此起彼伏的手机到账提示音几乎成了祁晓红每天的叫早“铃声”。“我很少去市场,要给孩子做早饭,送他们上学。”待在家的祁晓红也没闲着,她手机微信上有两个客户群,每个群500人,她要抓紧时间把当天最新鲜、最畅销的海鲜发到群里,然后接单、答疑、联系店里打包、沟通快递送货……“一天下来,除了吃饭、接孩子,我这头都抬不起来,分分钟得盯着手机。”
十多年前,武威和祁晓红从河北来到北京做海鲜批发生意,起早贪黑、勤勤恳恳,生意越做越红火。“以前我在市场要从早忙到晩,腰上绑个钱袋子,收钱、找钱,每天还得抽空去银行排队存钱,半点儿不敢马虎。有一次不小心把钱袋子弄丢了,我还上火生了场大病。”回忆起过去奋斗的时光,祁晓红感叹:“现在不一样了,我都不记得我上次使用现金是啥时候了,钱都在‘手机’里,挣得多了,也更安全了!”
如果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,那么支付体系就是金融的血管,是保证经济血脉畅通的关键。血脉通,则增长稳、动力强。
短短几年间,移动支付改变了亿万人的支付习惯,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从“钱不离身”到“一键搞定”,便捷高效的支付方式让经济发展快马加鞭、如虎添翼。
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,金融科技在支付领域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。从网络支付到移动支付,从人脸识别到数字货币,各种创新技术不断涌现,为支付方式、消费模式、用户体验带来全新的可能性。央行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,银行共处理电子支付业务800.53亿笔,金额858.16万亿元。其中,网上支付业务182.17亿笔,金额707.85万亿元;移动支付业务583.86亿笔,金额136.06万亿元。数字技术描绘着新的时代图景,赋能更多生活日常。
支付“高速路”上一个不能少
消费者打开购物App、挑选商品、点击购买、确认支付,一份订单就此完成。整个流程中,支付这个环节的时长可以按毫秒来计算。为了保障这顺畅的支付体验更加便捷和安全,每次电商大促,网联清算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网联”)都要参与完成支付保障任务。
2025年除夕,网络平台的交易峰值进入“10万+”、达到11万笔/秒,刷新峰值历史纪录。“网络支付具有主体多、链条长、高并发的特点。我们成功保障了各个重要时间节点的网络支付交易,网联平台系统成功率、资金清算准确率和及时率、核心应用系统可用性连年保持在100%,网络平台业务连续性的‘底座’更加扎实。”网联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技术创新在支付领域的广泛运用,助力消费者逐步从传统的现金、刷卡等转向网络支付。曾经,线上支付“各自为营”,而我国自主研发的网联支付清算中枢系统将支付全链条集零为整,实现了电商与银行“车同轨、书同文”,“让支付更美好”的梦想照进了现实。
网联作为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,承担着商业银行、支付机构间网络支付交易转接清算等基础性金融服务,在跨法人网络支付交易中约占80%的市场份额,按照交易笔数计算,网联是全球最大的零售类清算机构,2024年共处理交易笔数超1万亿笔,处理金额520万亿元。
网络支付“高速路”上一个不能少。一键绑账户、一站式签约、多账户签约等便捷签约服务让老年群体轻松完成账户绑定,弥合了数字鸿沟;通过移动设备主动进行税费申报、纳税,更多缴款人实现“指尖办税”,缴税便利度大大提升;分布式云计算架构让系统处理能力超过30万笔/秒,交易平均耗时缩短至200毫秒,五层容灾体系实现了故障秒级自动“止血”……以金融科技创新为支撑,网联在前端的商业银行、支付机构和后端的消费者、商户间架桥铺路,共同维护网络支付安全稳定运行,服务实体经济发展。
“有了这张支付的高速网,网络支付毛细血管延伸到田间地头,即便地处偏远也能享受到快捷便利的网购体验。”网联相关人员表示,近年来支付业务增长最快的就是农村中小商业银行。支付“村村通”走到了乡村“最后一公里”,特色农产品、乡村旅游更加便捷驶入助力乡村振兴的“高速路”。2025年1至8月,网联清算平台处理的全国农村金融机构日均交易量1.89亿笔,同比提升12.11%;服务农信用户2.20亿人,同比提升4.73%。
支付便利惠及世界
便利,是国人对近年来支付产业最大的感受。同样的感受也属于那些身居海外的学子。
“跨境支付现在不再是个麻烦事儿了。”在新加坡求学多年的徐涌仁谈及异乡生活新变化,不无感慨。8年前,15岁的他到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留学,“头一回出国,最关心的问题其实是怎么消费。”
大多数留学生的海外支付初体验与徐涌仁别无二致:出发前换好现钞傍身,落地后第一时间本地开户,家中再汇来学费、生活费。“手续挺麻烦,要跑去银行取现钞,过海关还要申报,爸妈总叮嘱别弄丢了。汇款也不是实时到账,一天要检查好几回。”
“现在,用银联卡就可以直接在线交学费,免了换汇转账,省了好多事。爸妈来看我,带张卡就行,买机票、订酒店、吃饭购物都可以搞定,很方便。”徐涌仁说。
如今,“跨境支付更方便了”已成为留学生们的共同体验。近十年来,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学生生源国之一。在此背景下,以银联为代表的中国支付品牌,加快全球受理网络建设,深化业务本地化水平,为留学生活保驾护航,也为中外交流架起“支付桥”。
毕业后,徐涌仁进入当地一家电子工程设计公司,工作中他发现,很多外国人也爱用银联。“新加坡本地人还有在这里工作的外国人,都知道UnionPay(银联),除了日常消费,他们跨境出差也经常带着中国银联卡,很多人还把本地钱包接入银联移动支付,支付习惯和国内越来越相似。”
截至目前,银联卡全球受理网络已延伸至183个国家和地区,在境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2亿多张银联卡。在留学生集中的欧洲、日韩、东南亚等地区,银联卡可充分满足留学生日常支付需求。2025年1至6月,银联留学缴费交易金额同比增长17%。
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的万豪酒店前台,来自中国义乌的杨先生看到熟悉的银联“红、蓝、绿”三色标识,随即递出在国内办理的银联卡。前台工作人员熟练地操作POS机,不到一分钟便完成押金与房费支付。
这一幕“小而美”的支付场景,不仅是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生动缩影,更成为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进程中的一抹亮丽色彩。
(本报记者 温源)配资公司网
广升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